2020年8月26日 星期三

無力感與選擇---讀 羅志仲 FB貼文有感



羅志仲 FB  
20200826貼文 ,全文如下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2433705550265569&id=100008784439330



羅志仲在本文中提到:

「無力感的出現,意味著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到哪裡,正在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,又或者:不斷重複無效的方式。

因此,面對無力感,第一步是:知道自己的侷限、極限或界限,看見自己正在重複哪些無效的方式。

接下來,是讓自己有選擇:

一,繼續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,但是能看見、欣賞自己的努力。

二,調整對自己或對他人的期待,只做自己做得來的事。

三,提升自己的能力,以前做不到的,現在做得到了,自然不再有無力感。

許多老師會來學習對話、靜心、冰山、生命書寫等等,無非是想讓自己更有力量,更有選擇,以回應教育現場的挑戰。」




早期即對於人們為何可以不斷

「重複無效的方式」,
進行溝通、工作、或生活,
非常詫異與不解。

後來學著好奇,人們這樣做
到底是可以從中得到什麼「好處」? 

我想「重複無效的方式」也是一種舒適圈,

只不過是用抱怨、悲觀的方式解釋自己的選擇。


我很少會有無力感。

大概是:

1. 我很有自知之明,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;
2. 不要把期待放在別人身上;
3. 我喜歡接觸新事物,藉由學習,知道自己不足,也知道該往哪裡去;


我一直喜歡寫東西,

敲鍵盤過程,不是創作,
比較接近思緒的重組與修復。

當然有些主題我也還不敢碰觸,

還要再花時間準備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