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8月18日 星期二

斷捨離實驗室之五:救救回憶!

日前從張哲生的FB看到「電子檔案保存實驗室」這個單位的業務介紹,
下定決心,在我的斷捨離行動當中,
要來處理二三十年前的底片、錄影帶。





我們這一代的科技進步比起父親那一代,
速度太快、變化太大。

父親留下的照片只是數量大,
品類卻是單純。


而我呢,
從國中開始攝影,
大學買下單眼相機,
活動中拍照,
活動後洗照片發送大家,
樂此不疲。

累積的底片數量頗多,
至少都有和照片按照時間先後歸檔。



從用5.25吋軟碟開機片開始接觸電腦,
連同後來3.5吋,
一路已經丟了不少。


號稱50年不壞的光碟,
其實已經有些出現變質,
老爺買給我看的日劇〈千面女郎〉
已經糊到無法讀取。
根本不敢想像我那些音樂、電影
加起來五六百片日後的下場。

大學和研究所還執迷過拍帶子;
當年系上的剪輯台只有我在(會)用。

陰錯陽差沒有念傳播,
不然應該會走上攝影記者之路吧?


去年跟顧老師去澳洲時,
晚上閒聊,
老師說起當年我做論文階段,
在田野拍阿公阿嬤,
寫不出論文,
哭著跟老師說可不可以只去拍片就好,
別寫論文了?


老師若不說這段「黑歷史」我根本都忘了。
只記得當時非常著迷公視〈紀錄觀點〉以及
南方社區文化網路,
背起攝影機的時刻帶田野去總是開心的不得了。

身為論文指導的顧老師大概覺得研究生壓力大,
什麼瘋話都說得出來,
才會如此印象深刻


研究所如期畢業,
除了紙本論文,
我還拍了10捲Hi-8,
一分鐘也沒派上用場。


今年是研究所畢業20年,
Hi-8沒有成為市場主流,
但是跟VHS一樣,
後來都被VCD、DCD取代了。



今天去到這個政府機關
「電子檔案保存實驗室」
https://pearl.archives.gov.tw/WebSiteMap.aspx
看看能不能將這些錄影帶轉成電子檔。

雖然都是學生作業、青澀之作,
若能藉此穿越時空,重回拍攝現場,
物件大可輕易斷捨離,
回憶,長存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